「我們置身於一個迷人的山谷,時間在這裡停頓了幾百年...印加帝國為了臣民福利而建的灌溉水道,從山上流下,形成上千道瀑布,與我們來處的公路,交錯蜿蜒而下...」

--from《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》

Gustavo Santaolalla的創作專輯《Ronroco》就給我這樣的印象。

Ronroco,安地斯山區的傳統樂器,大小像玩具吉他,它的5組弦兩兩成對,聲響則有如略帶鼻音的德西馬琴,如果快速撥動它的10根琴弦,效果可比山區聲勢驚人的暴雨,或者身處隆隆的瀑布旁,產生一種眩暈的快感,事實上,Ronroco只是這類撥弦樂器家族的一種,安地斯山區的原住民仿西班牙吉他,以穿山甲殼製成各式撥弦樂器,音域高的稱為Charango與Maulincho,音域低體型較大的就叫Ronroco。

聽過《摩托車日記》後,意猶未盡的我碰巧找到Santaolalla的前作《Ronroco》,沒想到,更瑰麗的世界音樂讓我有如挖到寶一般地驚喜,錚錝的安地斯山傳統樂器,在Santaolalla等人的手中,不光是植根於南美,更展現了嶄新的世界音樂風情。

這是Santaolalla早在為《驚爆內幕The insider》之前,所創作的演奏專輯。專輯名稱叫Ronroco,Santaolalla還用了吉他,手風琴,Charango,短笛等樂器,叫人驚奇的是,早年身為搖滾樂團、龐克樂團吉他手Santaolalla,幾乎親自演奏了多數的撥弦樂器,這些安地斯山的弦樂器在他的手下,散發出帶有歷史滄桑的古銅光澤,而他在多首樂器中有如神來之筆地加入短笛插句,恍如在清冷的高山瞥見無極之上的鷹之翱翔。

Santaolalla不愧4座拉丁葛萊美獎加身的製作人,整張專輯的編排的氣氛讓人意猶未盡,前半張曲風脫俗,第1軌「Way Up」與第3軌「Atacama」的快速撥弦,在快速流動的音符中加入手風琴緩慢運行的旋律,很有極微主義的味道,第2軌「Gaucho」、第7軌「Zenda」有南美小調風格,第4軌「Coyita」、第5軌「Jardin」則富含東方禪味,俗事沈澱;而下半張專輯曲調跌宕,第8軌「Lela」有著佛萊明哥的節奏,第10軌「Pampa」的迷人笛聲,第11軌與12軌連成一氣,來個happy ending,最末靈光乍現的和絃,引誘你再按一次repeat。

Santaolalla在此展現的音樂品味極佳,不慍不火,就連在音樂行進至高潮時,他非但不大鳴大放,反而縮減音量,營造出一種綿延不絕的獨特韻味;他善用伴奏樂器,如合成器低音與打擊樂器,第9軌「Iguaza」的持續低音與細碎而綿延的Charango伴奏,則更像遙遠異國情調的Chillout,聽來舒服極了。

推薦曲目:第6軌「De Ushuaia a la Quiaca」、第7軌「Zenda」、第8軌「Lela」、第10軌「Pampa」。

Note: 這是一張耐聽的專輯,年假期間為了敦促自己寫幾篇聆聽心得,把《摩托車日記》與《Ronroco》幾乎聽到爛熟,Ronroco與Charango的餘韻,一直在腦中揮之不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talianor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